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附近二维码约100块钱一晚上,24小时品茶,同城上门约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化推进
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
发布日期:2013-10-21 00:00 文章来源:武汉市外事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建设幸福武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为支撑,以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为引领,着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将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国际交往门户之都、国际产业聚集之都、国际商贸物流之都、国际人才创新之都、国际文化活力之都、国际生态宜居之都,为建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进而建成全球性的创新中心、文化之都和重要的世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ㄒ唬┟芗侔旃驶疃>呐嘤┗?、光博会、食博会、文博会、旅博会、动漫展、汽车展等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国际性展会。进一步办好国际杂技节、国际渡江节、国际旅游节、国际赛马节等节会,承办好世界女子网球协会(WTA)超五巡回赛武汉站赛事等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继续办好华创会、市人民政府国际咨询顾问团会议等国际性会议。办好国际园林博览会,努力打造一批本土高端会展品牌,着力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会议展览活动和高端专业学术会议落户武汉。到2016年,每年举办国际体育重大赛事23项,形成35个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活动。(责任单位:市外办、市商务局、市园林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贸促会)

 ?。ǘ┗驶埂>】炱舳夤焓鹿萸婊徒ㄉ?,引进外国领事机构及国际性组织,并争取外国政府在汉设立贸易代表处、代办处和签证处,争取更多国际商会、协会和国际经贸促进机构落户武汉。到2016年,外国驻汉领事馆及政府代表机构数量突破10家,落户武汉的国际商会、协会和国际经贸促进机构达到30家。(责任单位:市外办、市商务局、市贸促会)

 ?。ㄈ┨岣卟斡牍适挛竦乃健<忧坑牍首橹屯夤胤秸慕涣饔牒献?,大力开展对外交往,深化同现有国际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的交流合作,缔结更多国际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到2016年,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总数达到100个。(责任单位:市外办)

 ?。ㄋ模┙ㄉ韫事糜蚊?。打造旅游产品推介平台,规划建设一批高端旅游项目。以开通国际直航为契机,积极开展国际旅游推广,吸引广大海外游客来汉旅游,建成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商务会展型和都市休闲型城市、旅游中心城市,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国际旅游集散地。到2016年,年接待海(境)外游客人数突破200万人次。(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ㄎ澹┐蛟焱庾拭芗?。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武汉化工区、武汉新港等重点功能区为依托,以武汉未来科技城、中华科技产业园、光谷生物城、金融港、日本工业园、韩国科技园、韩国产业园、“6+3”新型工业化园区为载体,着力打造法资密集区、美资密集区、日资密集区、韩资密集区等外资密集区以及港资、台资密集区。到2016年,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5亿美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六)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总部经济基地。建立并完善服务企业总部工作机制,搭建总部经济发展平台,鼓励和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跨国公司区域性营销、物流总部,央企区域性公司总部,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总部,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企业总部中心城市。到2016年,落户武汉的世界500强项目达到250个以上,引进各类外资金融机构3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金融办)

 ?。ㄆ撸┪矢叨瞬稻奂?。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制定汽车、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产品配套路线图,着力引进行业龙头和配套企业。广泛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ò耍┲С直就疗笠凳迪止驶⒄埂<涌焓凳白叱鋈ァ闭铰?,积极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承接国际高端工程、加强国际劳务合作、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发展对外贸易,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研发机构,健全营销体系,带动产品、技术、设备、材料出口,努力打造一批有实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九)建设通达全球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高水平规划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港和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建设集国际中转、国际快递、国际货代、仓储保税及物流增值服务于一体的航空物流产业核心功能平台。加快建设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高速公路路网重要枢纽、国家重要门户机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提升“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专列服务功能,将武汉建设成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国家物流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节点,形成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国际区域性物流枢纽。到2016年,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2000万人次,货物年吞吐量达到15万吨,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达到20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

 ?。ㄊ┙ㄉ枨蛐怨拭骋字行?。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鼓励企业进入大型跨国公司全球供应和采购体系,支持企业加快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加强保税区建设和国际交易平台、国家级出口基地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国际结算中心平台建设,强化国际会展、国际金融结算、采购交易等服务功能,率先建成配套功能全、服务品质优、国际影响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到2016年,外贸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17亿美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ㄊ唬┙ㄉ韫驶嵴姑?。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管理和运作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提高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展览公司来我市发展,支持我市会展企业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合作,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到2016年,年举办国际会展活动数量达到810个。(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贸促会)

 ?。ㄊ┐蛟焓澜缫涣鞲呖萍荚扒?。推进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世界一流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到2016年,年实现企业总收入12000亿元。(责任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科技局)

 ?。ㄊ┘劭绻笠笛蟹⒒埂<涌熘贫┢笠笛蟹⒅行囊苹?,加强和完善金融、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创新相关优惠政策,配套建设相关科技服务、管理机构,为引进跨国企业研发机构创造条件。到2016年,培育和集聚跨国企业研发机构达到20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知识产权局)

  (十四)建设区域性国际教育中心。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加强与国外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国际组织及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到2016年,引进12所国际知名大学落户武汉,规划建设2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外办)

 ?。ㄊ澹┕怪嗜瞬鸥叩?。深入推进“黄鹤英才计划”、“黄鹤特支计划”和“3551光谷人才计划”,大规模引进和培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励和支持海外留学人员以不同形式来汉工作创业。到2016年,年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200名左右,年出国(境)培训高层次人才达到200人次。(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外办)

 ?。ㄊ┘忧抗士萍冀涣饔牒献?。大力支持武汉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或者承担国际性科研项目及科技合作计划,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人才交流或者设立联合研究机构。争取在汉举办重大国际性学术会议和高层次的科技交流活动。加快科技孵化器等科技合作载体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落户武汉。(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ㄊ撸┙ㄉ韫手摹拔幕恰?。充分发掘武汉文化资源,推进武汉东湖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设计创新之城、大学之城。到2016年,基本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名城。(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ㄊ耍┓⒄构饰幕?。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际高端文化产业、知名文化品牌和各类人才,争取在我国中部地区率先建成集文化精品创作、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文化人才培养、文化要素配置、文化交流展示、文化产业研究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文化产业园区。到2016年,争取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外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ㄊ牛┐罅ν平幕白叱鋈ァ闭铰??;乒恪昂号伞蔽幕?,传承发展“长江文明”,弘扬人本、信义、竞合、创新、开放、包容等城市价值理念,打造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武汉文化名片。加强与港澳台、国际文化名城的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文化服务的国际水准,形成独具特色、兼容并包的城市文化形象。(责任单位: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ǘ┦凳┏鞘行蜗蠊释乒阌铰?。制订并实施面向国内外的城市形象宣传计划,通过政府传播、媒体传播和活动传播等途径,充分利用重要载体、重大事件和名人效应推广城市形象。加强同国际知名传媒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提升武汉国际知名度。到2016年,拍摄一部高水准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制作一批高质量的城市对外宣传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二十一)提升城市建设的国际品质。加快推进“两江四岸”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打造靓丽的城市天际线。进一步强化“1+6”城市空间格局,加大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ちΧ龋ㄉ枳罹弑踅鹾厣纳傲殖鞘?。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改善空气质量和湖泊水质,在宾馆等公共服务场所等有条件的区域实现直饮水供应。实施冬暖夏凉工程,完善城市供热制冷体系。在交通干道、主要景区、主要街区、公共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重点单位等场所设立双语图文标志以及双语语音服务系统。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步形成快捷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到2016年,全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160公里以上,重要公共场所和主要道路全部设立规范双语标志,并建成一批外国风情街。(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旅游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局、市国土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委、市环保局、市园林局、市城管委、市水务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武汉地铁集团、市外办)

 ?。ǘ┐蛟旃驶缜0凑湛蒲Ш侠?、适度超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参照国际惯例,根据在汉外国人的职业和生活需求,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外籍人士聚居社区,提升外籍人士在汉居家、休闲、创业、社交环境质量,吸引更多的国(境)外人士来汉置业创业、居住生活。到2016年,建成12个高品质的国际社区。(责任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国土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

  (二十三)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推行国际规则,使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行政等各项活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调控机制、运行方式等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兼容和对接,做到管理法制化、服务规范化、环境国际化。深入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加强政府外文网站建设,加大英文周报发行量,改版外国人在汉生活服务手册,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外国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市民学外语”活动。建立外语咨询与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在汉外籍人士信息获取渠道,使吃、住、行、游、购、娱的设施和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外籍人士在汉学习、工作、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到2016年,在汉居住境外人士突破5万人,兴建12家国际医院,英文版《长江周报》发行量突破10万份。(责任单位:市外办、市法制办、市编办、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三、保障措施

 ?。ㄒ唬┘忧孔橹斓肌3闪⑹泄驶蠖际薪ㄉ柰平被?,由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外办办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各项工作纳入市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各责任单位要将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计划,由市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ǘ┳⒅囟ゲ闵杓?。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力量,深入开展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顶层设计,制订武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规划,编制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就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有深度的国际国内调研,同时对世界国际化大都市进行有价值的比较研究。

 ?。ㄈ┨峁┚阎С?。根据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实际需要,由市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ㄋ模├┐笮ǖ?。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大对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宣传力度,激发市民参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附件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