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附近二维码约100块钱一晚上,24小时品茶,同城上门约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化推进
驻汉领馆官员谈逛园博园感受
发布日期:2016-04-27 00:00 文章来源:武汉市外事办

  值中部地区唯一一份英文报《长江周刊》创刊四周年之际,4月23日,至少9国近百名读者受邀观赏园博园,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周重山及家人、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郑载男及家人,法国、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官员参加了活动。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周重山: 园博园向世界展示武汉的风貌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周重山是第二次来到武汉园博园。他说:“除了青山绿水,在这里你还能看到中国其他省市的特色展园,有种足不出武汉也能游遍中国的感觉。” 他认为,这里每个展园都各具特色,它们的设计中融合了鲜明的色彩和具有城市特色的小细节。他这次也特地去探索了他在中国住过的其他城市展园,比如说上海园、重庆园、沈阳园以及天津园等。 

  上海园让他回想起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的美国馆里展示了一部名为《花园》的影片,“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用自己的决心和激情打动邻居,共同将一片废弃的空地打造成一个漂亮的花园的故事。而武汉,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规模上,将垃圾场变为如此美丽的一个园。我相信,即使在很多很多年以后,这也会是武汉能为之自豪的地方”。 

  他表示:“无论是奥运会、世博会,或是举办任何一个大型规模的活动,首先这个活动要依照这个城市的特点量身定做。通过这些活动,向世界展示城市、国家以及文化。我认为武汉园博园做到了这一点,它融合了中国中部城市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水,将水的元素与每个展园的特色结合在一起,并向世界展示出武汉这座城市的风貌,希望园博园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武汉?!?nbsp;

  英国驻武汉总领事卫亭瀚: “威尔逊之路”是一部中国植物西行漫记 

  117年前,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登陆湖北寻找珍稀植物珙桐。此后12年间他四进中国,将猕猴桃等约1600种中国特有的植物移植到世界各地。武汉园博园国际园林艺术馆二楼的“威尔逊之路”,展示了这段中国植物的“西行漫记”。23日,英国驻武汉总领事卫亭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威尔逊的事迹是早期中英两国开展科学合作的范例,为现在两国科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愿进一步强化英国与湖北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未来方面的合作。 

  70米的“威尔逊之路”,向公众披露了一段以植物为媒的早期中西交往史。1899年至1911年,威尔逊先后4次深入中国中西部,采集4500余种植物标本,并将近1600种中国特有的植物种子移植到英国皇家植物园、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等地,这些中国植物在此培育、繁衍,进而传向世界其他地区。如今遍布世界多地的猕猴桃,便源自1900年威尔逊在湖北宜昌西南考察时发现并带回的“羊桃”种子。曾有植物学家考证 ,“整个北半球温带的任何地方,没有哪个园林不栽培源自中国的植物?!?nbsp;

  卫亭瀚介绍,去年12月底他与同事前往园博园参观时,在国际园林艺术馆二楼看到“威尔逊之路”,“让我进一步学习了解到他与中国、与湖北之间的渊源”。卫亭瀚认为,威尔逊不仅以植物为媒连接中英两国,他的事迹也是中英最早科学合作的范例。 

  “游览色彩丰富、物种繁多的园博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卫亭瀚说,“我乐见园博园能在闭幕后继续保存下去,这样武汉人在未来若干年能继续享用园博园带给他们的乐趣?!彼硎?,今年下半年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计划举办“大都市周”活动,重点聚焦湖北与英国在包括植物与园艺在内的绿色环保领域的交流合作。 

  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郑载男:园博园成全球城市再开发典范 

  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郑载男已经参观过园博园数次?!安├阑峤ㄔ斓卦抢沓?,如今变身为气场宏伟的博览会区域,这对武汉城市再开发,以及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环境方面是一个很精彩的创意。我相信,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不仅在中国国内,而且在别的国家也将成为城市再开发方面上的典范”。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官员:如同做了一次环中国旅行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流程管理与学生评审部万一成携带一家三口,身披彩色雨衣而来。显然对于游园当天上午的蒙蒙细雨天,万一成全家早有准备。对于小雨天气,万一成表示毫不在意。“我就担心热,所以今天天气对我来说相当完美。我们玩得也很尽兴”。 

  法国园林以花艺见长,其中尤为著名的是巴黎植物园。万一成认为武汉园博园可与之相媲美,但论规模武汉园博园要大得多?!拔浜涸安┰白钊萌司镜氖瞧涔婺!N颐且辉缇徒嗽?,可还是没能逛遍园博景点”。好在各个园林风格各异,乐趣各有不同,特别是贵阳园和台湾园让这一家子流连忘返,弥补了他们的小遗憾。用万一成的话说,感觉就如同“做了一次环中国的旅行”。 

  万一成一家是第一次游园博。在此之前,他们通过《长江周刊》已经对武汉园博园有所了解。“《长江周刊》提供的园博景点地图对我们特别有用,因为园博园实在太大了。有关园博的文章也非常深入,让我们游园前也能有所准备,玩得也更尽兴”。 

  万一成几年前来到武汉工作,是《长江周刊》的老读者。他表示,《长江周刊》是自己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生活和文化的第一纽带,自己现在通勤的路上都会阅读下《长江周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罢夥荼ㄖ郊饶芪琳咛峁┦涤眯畔?,也会涵盖思想文化报道,这一点我很喜欢”。

附件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