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附近二维码约100块钱一晚上,24小时品茶,同城上门约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公开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07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7-11 12:50 文章来源: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以开拓性精神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塑造全球“世界碳谷之城”新品牌”

近年来,我市抢抓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简称“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的重要契机,出台印发了《武汉市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和《武汉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等四大类18项工作任务等,起草了《关于加强节能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通知》《武汉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初步建立碳金融相关制度和政策,正积极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务实举措,不断加强城市低碳发展。

一是探索创新碳金融产品。我市金融机构围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多项碳金融领域创新。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等推出森林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等。汉口银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人保财险武汉市分公司共同创新推出的全国首单绿色信贷产品“绿保贷”成功落地。

二是拓宽低碳产业融资渠道。我市境内外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绿色发展类重点企业,鼓励支持绿色发展类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武汉地铁集团、湖北能源集团等企业发行了绿色债券,其中包括碳中和债,拓展了国际融资渠道,在推动湖北、武汉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开展绿色低碳项目融资对接服务。出台《武汉市绿色企业评价指南(试行)》《武汉市绿色项目评价指南(试行)》,探索建立地方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在汉银行积极对接湖北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简称“鄂绿通”),为绿色项目主体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

二、关于“依托武汉城市圈规划国际交往中心的空间功能大棋局”

武汉城市圈九市将围绕建设开放城市圈,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增强口岸功能、贸易功能、开放功能,高标准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推进武汉城市圈通关一体化,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一是协作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推进湖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集成推广,加强联动发展。推动武汉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武汉城市圈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业态。推进汉欧国际综合物流园、中日(武汉)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比科技园、武汉中法生态示范城、湖北(孝感)日商产业园建设,构筑更高水平开放大平台。提升开放口岸能级,持续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支持黄石、鄂州、黄冈、仙桃、天门、潜江申报综合保税区。

二是持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城市圈优势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加快推进中俄万里茶道申遗,打造具有圈域特色的外贸产业优势集群。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培育外贸新动能。进一步扩大健博会、光博会等国际会展影响,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头堡”。

三是共同打造国际营商环境。打造开放武汉城市圈国际形象,坚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招引高质量外资外智。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探索推进行政审批无差别化受理,推动标准共商共通、检测认证结果互认。推动城市圈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用好武汉航空口岸国境免签政策。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督办力度,协调有关单位推动落实相关工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三、关于“绘制国际朋友圈地图”

近年来,我市聚焦国际活动和国际友城,不断拓展对外交往新渠道,开创了国际交流新格局。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承办了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长江中游城市群国际友城合作论坛等重要外事活动,国内外反响热烈。多国驻华大使节密集访汉,武汉正成为各国驻华使节热追城市。

目前,我市国际友好城市已达28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达88个,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并与英国曼彻斯特、德国杜伊斯堡、加拿大万锦、新西兰基督城等友城举办了结好周年庆系列活动。制定发布了《国际友城产业情况信息表》,推动友城务实合作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友城交往格局,进一步扩大武汉国际“朋友圈”,推动国际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立体化国际交往综合平台。

一是举办更多国际展会节事。承接中央重大外交、外事任务,每年举办5场重要外事活动,到2025年,全年展会节事数量达到1000场,新申办国际体育赛事10项以上。今年将全力筹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2022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第二届文旅博览会、纪念中新建交50周年暨路易?艾黎诞辰125周年等重要外事活动。

二是不断拓展国际友城网络。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国际新友城,以中英、中德、中新、中韩等国“逢十”建交周年庆为契机,积极争取相关活动落户武汉,每年新增2个国际友好城市或者友好交流城市并开展15项友城重点交流项目,到2025年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达到123个,形成全方位对外交往网络。

三是挖掘集聚高端外事资源。发挥现有法、美、韩、英四国总领事馆和境外驻汉机构的集聚效应,争取更多外国政府贸易代表处、国际商会协会等国际机构落户武汉。大力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国际知名企业总部和第二总部,打造内陆地区外资外企落户首选地。进一步发挥我市“设计之都”的品牌效应,推动更多优质合作项目在汉落地生根。


中共武汉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7月11日???????

附件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