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加快恢复海外联系,持续推进国际化建设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科学谋划高水平开放举措,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 ”
一是精心策划高位推进,合力谋划对外开放新举措。全市制发了《武汉市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年)》《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十四五”规划》《武汉市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武汉市关于高质量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方案》等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印发《2023年全市对外开放工作要点》,研究《武汉都市圈对外开放专项规划》,持续扩大区域整体对外开放水平。
二是链接口岸拓展通道,整合提升开放平台新能级。东湖高新区加快与鄂州花湖机场开展实质性合作,与顺丰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整合东湖综保区、花湖机场功能优势,合作运营光谷城市货站。花湖机场开通国际货运航线,与光谷城市货站联手,将机场口岸功能延伸至武汉自贸片区,通过两地货站、两个属地海关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监管互认,在光谷城市货站实现货物收发运、报关查验、预安检等一站式服务,可大幅降低企业外贸成本。
三是横向交流扩大合作,研究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东湖高新区加强与合肥自贸片区、长春经开区、兴隆综保区等兄弟园区交流合作,以自贸区系统集成改革、统筹制度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共同学习沿海地区的先进做法,吸收借鉴再创新,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举措,通过产业交流、创新互动、贸易互利、资本招商等方式,共同探索自贸区、综保区等开放型经济平台的合作发展新模式、挖掘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动能。
二、 关于“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优势,加快‘走出去’‘引进来’ ”
一是持续推进外贸促稳提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3年全市外贸促稳提质工作方案》,重点推进“加强外贸主体培育引进”等17条工作任务,持续落实全省“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展和开展经贸对接活动100余次,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出台促进进口贸易支持政策。
二是持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在汉举办2023武汉全球推介暨一季度项目签约大会、武汉跨国公司对接会,赴大湾区举办2023武汉招商引资暨武汉新城推介大会、“专精特新”企业恳谈会,赴长三角举办“携手长三角 共构新格局”招商引资推介大会、“数字赋能 创新引领”知名企业投资恳谈会等活动,开展海外招商“早春行动”,举办在鄂(汉)港资企业代表座谈会,日本东京武汉投资贸易合作交流会,推介武汉投资机遇,推动一批外资项目签约。
三是持续加大对欧招商力度。举办2023武汉德资企业合作恳谈会、2023供应链峰会暨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推介会,推动一批项目合作。加强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借助其官网、会刊等渠道开展对欧招商宣传。推动德国普旭集团与蔡甸区签订投资协议,建设真空设备亚太生产、销售基地,该项目为普旭集团在德国以外的最大投资项目。
四是持续深化对外投资合作。推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稳定全球产业链布局,巩固我市对外承包工程方面的领先优势,深耕“一带一路”市场,持续扩大水电、交通运输、通讯工程建设等领域业务,成功举办境外经贸合作区推介会,全市建成省级及以上境外经贸合作区4个。搭建中部首个面向RCEP的在线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武汉市对接RCEP公共服务专栏。
五是持续提升城市外交能级。今年以来,我市配合成功举办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湖北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对外宣介会。新增1座国际友城:巴勒斯坦拉马拉市,新增1座国际友好交流城市:摩尔多瓦索罗卡市,新增1所境外驻汉机构: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武汉办公室;举办“武汉—英国氢能产业合作圆桌会”等对外重点交流项目,积极服务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是持续发挥“侨”的优势。市侨联以侨为桥、以内联外,在“联”上做文章,在“情”上下功夫,凝聚平台力量,共享海外资源,涵养侨务资源,通过发新春贺信、开展座谈交流等方式加深与侨团联系,引导和带动新侨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举办“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为武汉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化建设注入“侨”的力量。
七是持续做好联系服务。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依托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优势和科技支撑作用,主动加强涉外互动,探索与非洲国家开展医疗、教育、科研和产业合作,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协助企业办理外国人来华签证邀请函,便利企业外籍高管、专家来汉。
三、 关于“发挥武汉国际化存量优势,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
一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推动创新平台建设,脉冲强磁场提升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五大湖北实验室实体运行,新获批智能设计与数控、数字建造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萍夹推笠导铀俪沙?,探索实施企业积分制试点,新认定瞪羚企业559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95家。
二是以更大力度加快产业发展。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出台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开工建设中国信科高端电子器件和5G移动通信研发生产基地、金山集团武汉总部等重点项目,做大光电信息服务规模和应用市场,拓展光电融合产业生态圈。做强做优生命健康产业,迭代升级生命健康产业支持政策。加快培育智能网联终端产业新动能,出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划。
三是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侨资企业。市侨联通过武汉市侨界“科创之星”的引领带动,将“专精特新”侨企作为走访服务企业的重点对象,定期深入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智能转型、宣传推介等方面,利用政府整合资源的优势,“一对一”精准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以助力更多有成长潜力的侨企迈向“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
四、 关于“深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持续推进国际化建设 ”
一是依托载体,探索路径。目前,在市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人才占比超过六成。今年,市人才局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围绕“965”产业体系,借助武汉建设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的契机,依托在汉重点高校、国家级产业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科创平台等高能级载体,研究制定吸引海外人才支持政策,提供资金、平台、空间、团队等综合支持,探索灵活的用人机制、优越的事业条件,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来汉就业创业。
二是加强联系,拓展渠道。广泛拓展海外联才引才渠道,谋划布局一批海外引才服务站点,发挥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武汉分中心以及武汉校友、楚才楚商、跨国经营企业的海外资源优势,帮助联络引进海外人才。以海外高端留学人才和华裔人才为重点,外国高层次人才为补充,邀请侨领来汉参加“华创会”,发挥市侨联海外工作联络站的作用,继续打造“侨聚英才”工作平台,建立“五侨”联动机制,积极引荐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汉创新创业。
三是优化环境,涵养生态。全市坚持以高品质、便利化的创业就业环境来提升引才聚才软实力,不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流程,市级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营,共建成5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2所涉外医疗机构和51个国际化社区。东湖高新区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常态化举办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组建光谷人才集团,建设百亿级中国光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安居、交通出行、出入境便利、优诊优疗、子女入学等服务,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 ?下一步,全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谋划更多更新更实的工作举措,不断恢复和增进海外联系,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沿?!薄?/p>
?
中共武汉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7月20日